-
查看:2780 回复:0回首醉酒入刑那五年…
-
风萧萧兮
中级会员
注册时间:2016-01-05
积分:1770发表于:2016/6/22 14:11:572011年5月1日,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(八)》正式实施,醉酒驾驶作为危险驾驶罪被追究驾驶人刑事责任。直到今天,醉酒入刑已经走过五个春秋。这其中既有值得欣慰的制度出台,也有一系列问题产生,对于醉酒,越来越多人建议在驾校学车时就植入“禁止酒驾从学车做起“的理念。话说回来,这五年,醉酒入刑是怎样度过的呢?今天,我们一起聊一聊。
醉酒入刑第一年:在争议中前行
【事件回顾】2011年5月9日晚,国内知名音乐人高晓松驾车在京发生交通事故。经酒精检验,高晓松每百毫升血液中酒精含量为243.04毫克,已构成醉酒驾车行为。10日下午,因涉嫌危险驾驶罪,高晓松被北京警方刑事拘留。醉驾入刑的第一人由此诞生。
《法制日报》评论说:各地对“醉驾第一人”严格按法规办事,是在树立一种信心,即公众对新法规的信心。
的确,当“醉驾第一人”得到我们期待的判决结果时,我们的信心增强了。毕竟,在严厉处罚面前,敢冒天下之大不韪的人势必会少很多,而“我开车了”成为最热挡酒词,其背后显现的实质上就是执法给力,值得为之赞许。
另一方面,因为酒文化过于浓厚,酒驾始终没有因为曾目睹过的惨烈悲剧而停止。因此有人担忧,尽管整治酒驾专项活动受到社会如此广泛的支持,但这毕竟是在特殊情况下实施的一种临时性措施。
醉酒入刑第二年:酒驾行为得到明显遏制
2012年5月1日适值“醉驾入刑”两周年,中国公安部当天披露的一系列数字:全国公安机关共查处酒后驾驶87.1万起,其中醉酒驾驶机动车12.2万起,同比下降42.7%,酒后驾驶和醉酒驾驶行为总量大幅下降。其中9.3万起已侦查终结并移送检察机关审查起诉,各级法院对7万余起案件作出了刑事判决。法律实施两年来,酒驾行为得到明显遏制。
公安部交管局负责人用“三多三少”来评价醉驾入刑两年来的效果:拼车上饭店酒家的多了,单独驾车的少了;饭店酒家停车场临时停的车少了,停车场过夜的车多了;酒后驾车的人少了,请人代驾的多了。
以前不管开车不开车,聚会时朋友都狠着劲地劝酒,推都推不掉,现在最大的变化就是,大家聚会时劝酒的少了,反而还叮嘱酒后千万不要开车;在很多酒家、饭店门口,不少人走出酒店就招手打的,这两年夜间出租车生意明显比以前好了不少;就连医院工作人员也反馈,醉酒就医的病人少多了……我们看到,醉驾入刑正在改变酒桌风气。
醉酒入刑第三年:车辆激增,侥幸心理增强
醉酒入刑第三年,调查数据显示,酒驾人群中男性中青年是“主力”。这一人群中相当一部分人比较胆大,过份自信,心存侥幸。
有的人意识到可能产生危害后果,但认为自己喝得不多,头脑清醒,应该不会出事;有的人纯粹逞强好胜,自认为车技好、反应快、车辆性能好,应该不会出问题;也有的人认为自己开车的距离较短,对周围交通路线较为熟悉,应该不会发生事故或被交警查到;还有个别人自认为有很好的“社会关系”,即使酒后驾车被逮住,也会通过人情关系予以放行。(你是否也具有以上列举的心理反应呢?)
酒后驾车缘何屡禁不止,甚至出现了不减反增的趋势?通过分析归纳有三点:“机动车数量大幅增加,驾驶人数量增多;执法机关查处力度需要加强,查处范围需要扩展;部分驾驶人对醉驾的法律后果的仍然心存侥幸,不惜以身试法。
醉酒入刑第四年:酒驾大幅下降,事故明显减少
“醉驾入刑”四周年,治理酒驾取得了明显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,酒后驾驶和醉酒驾驶行为总量大幅下降,导致的交通事故也明显下降。
为了保持良好趋势,交警提醒:涉酒驾驶属于严重交通违法行为,不仅可能因驾驶人侥幸大意而忽略了行车安全,同时也对其他交通参与者带来了交通安全隐患。血液酒精含量等于或大于80毫克/100毫升,则触犯刑法,涉嫌危害公共安全罪,将受到相关刑事处罚。
醉酒入刑第五年:为什么还有人以身试法?
醉酒入刑五年来,酒驾查处数量呈现波动态势,酒驾查处数量上升,但醉驾查处数量在下降。醉酒入刑五年来,依然不断有驾驶员饮酒开车、以身试法,当初遏制酒驾蔓延势头的立法意图是否实现?酒驾治理该往何处?
据相关负责人介绍,查处的醉驾行为主要有四个特点:被查处的时间段主要集中在晚上8点到凌晨1点,多为朋友聚会、娱乐散场夜宵之后醉驾;年龄一般集中在20—45岁之间,文化程度相对较低;车辆类型集中在一些摩托车和小型机动车;周末和国家法定节假日期间酒驾行为会有所增加。
但从5年醉驾后发生交通事故的情况看,酒后驾车肇事的发生率呈现逐年小幅下降的趋势,这说明交通环境比醉驾入刑前更安全。同时,驾驶人的夜间生活方式也在悄然发生着改变。
根据国内某知名网络代驾公司发布的《2015全国代驾数据报告》显示,2015年,重庆在全国主要城市中代驾需求同比增长158%,位居全国第一。与郑州、厦门、大连和南京等城市,成为2015年代驾需求量增长最为迅猛的城市五强。其中,深夜23点至凌晨2点的代驾订单比例达到28%,位居全国第二。这些都充分说明大多数重庆人对喝了酒不能开车的意识已增强。